据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官网,2023年5月3日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才俊廖梓豪博士因突发疾病、不幸逝世,终年31岁。
(相关资料图)
廖梓豪博士于2022年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得政治学(法学)博士学位,毕业后加入哈工大(深圳)马院。其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取的硕士学位,在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得法学学士学位。曾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学校为学界失去一位青年才俊表示遗憾,为廖梓豪助理教授的突然离世,深表哀痛。
廖梓豪助理教授生平
廖梓豪,男,1992年9月生,广东佛山人。201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202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2022年9月,在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助理教授。
教育背景
2018.09-2022.06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博士
2015.09-2018.06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硕士
2011.09-2015.06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本科
关注领域
社会福利政策;不平等与分配政治;公共舆论;政党政治
研究经历
新媒体条件下中国公民政治价值观实证调查(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ZZ006,2016.06,骨干,已结项)
2019年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(Beijing Area Survey 2019),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自研项目,骨干,已结项)
国际医保基础数据研究(国家医保局法规司,2020.04,骨干,已结项)
公民科学素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(中国科普所,2020.07,骨干,已结项)
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区域发展研究(中国科普所,2019.09,骨干,已结项)
计算社会科学背景下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变革研究(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ZZ010,2019.07,参与,在研)
北京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(北京市城管委,2019.06,参与,已结项)
海淀区“十四五规划”基础研究(海淀区发改委,2019.05,参与,已结项)
研究论文
廖梓豪,邹昀瑾,王丹彤.大数据治理、媒体选择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——基于突发公共危机调查的实证分析. [J]安徽行政学院学报,2021(5):41-51.(获该刊2021年优秀论文)
刘颜俊,廖梓豪.信念与选择:人们如何选择政治信息. [J]北大政治学评论,(2022年,第12期)
刘颜俊,廖梓豪.何时政党转向民粹?——基于政党地位、收入不平等和庇护主义的跨国多层分析.(经济社会体制比较,在投中)
廖梓豪,顾昕.医保给付结构、城乡不公平感知与医疗保障满意度——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实证分析(工作论文,2021)
廖梓豪,顾昕.民众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偏好:市场改革获得感的影响(工作论文,2021)
学术会议
2022.06.29政党研究:理论·历史·比较·方法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 何时政党转向民粹?——基于政党地位、收入不平等和庇护主义的跨国多层分析
2020.11.07第二届当代中国治理前沿论坛 浙江省委党校 大数据治理、媒体选择与政府信息公开评价:基于突发公共危机的实证分析
2020.04.16美国中西部政治科学年会(MPSA)美国中西部政治学协会Fear for Inequality or Unfairness?: Relative Deprivation, Corruption Perception and Redistributive Preference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
所获荣誉
2020.12“三好学生”称号(北京大学)
2019.12国家奖学金(北京大学)、“三好学生”称号(北京大学)
2019.12政府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优秀党员
2016.04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
2015.05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
2014.12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优秀学生
2013.12人民奖学金二等奖(南京大学)
2012.12人民奖学金一等奖(南京大学)
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.6小时,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。高学历者每日工作时间更长,睡眠缺乏情况严重,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,为9.29小时。同时博士和硕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周花在运动上的时间都不足5小时,显著少于其他学历群体。
该调查课题负责人、中科院心理所陈祉妍教授说,从数据看,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可能通过挤压有利于健康的运动时间,换取更多的工作时间,长此以往,可能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。
由《知识分子》联合自然科研等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得出了类似结论。该调查称,12.84%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多于40小时,刚刚符合《劳动法》的规定(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);而多达58.39%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。调查显示,将近一半人表示自己过度疲劳,不太健康;只有一成人群表示自己非常健康。
青年学者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,不管是劳累还是忧虑,都是青年科研人员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。
为了个人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到:
树立健康的工作观和价值观,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习惯。规律作息、按时吃饭,好好睡觉对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在此基础上,养成运动的好习惯,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做一下拉伸,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的运动,既可以提升身体素质,还能缓解工作压力,何乐而不为。
希望奋斗在路上的科研人们可以呵护好自己的身体。
编辑:储舒婷
责任编辑:樊丽萍
综合:科技日报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官网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