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黛钗三人的[终身误]令人一声叹息。因为他们的感情纠缠,导致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姻缘之争,也成了贾母与王夫人婆媳之间的分歧。
薛家进京住进贾家,赤裸裸图谋金玉良姻,想要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,这本就让贾母不认同。
(资料图)
后文元宵节,贾母便借《凤求鸾》这个故事,讽刺了薛家上门的丑陋目的不合无礼。
(第五十四回)贾母道:“……开口都是书香门第,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,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。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,无所不晓,竟是个绝代佳人。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,不管是亲是友,便想起终身大事来,父母也忘了,书礼也忘了,鬼不成鬼,贼不成贼,那一点儿是佳人?便是满腹文章,做出这些事来,也算不得是佳人了。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,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,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?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。再者,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,连夫人都知书识礼……”
贾母肯定不赞成金玉良姻,两家如今的家世门第不对等。何况薛家上门图谋,就好比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一般,不免太失礼也难看,更被瞧不起。
不过,《红楼梦》通行本80回后续书,说贾母联合王熙凤用调包计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,令林黛玉“苦绛珠魂归离恨天”,肯定也是不对。
根据80回前的线索来看,贾母绝不可能同意贾宝玉迎娶商人女儿薛宝钗,做她这荣国公诰命夫人的孙媳妇,双方身份和门第的差距太大。
而且,贾母更不会因为综合考虑而放弃林黛玉!
续书最大问题是斩断了80回前曹雪芹埋伏的所有伏笔。根据前文线索,林黛玉来贾府的时间是前后十年。
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,她已经十五岁。而刘姥姥讲述茗玉小姐故事,暗示黛玉死于十七岁。
时间上并不允许贾母“反悔”,或者有别的想法。
而贾母会选择林黛玉的原因并不简单,而是综合考量。
一,林黛玉的出身、门第和素质符合贾府弃武从文的治家策略。是百年大计。
二,林黛玉与贾宝玉情投意合,有感情基础。
三,林黛玉是贾母外孙女,又父母双亡,贾母有义务安排好外孙女的人生。
老太太正是基于以上三点,坚持宝黛姻缘并不错。
现代人担心林黛玉的身体不好也没事,古人认为身体不好仔细调养就行。不能生育有妾生,邢夫人、尤氏不都没有孩子。不能管家,还有王熙凤……
林黛玉对贾家的利远大于弊,这从最后李纨对贾家复兴的价值也体现了出来。
贾母的综合考量,都不可能轻易放弃林黛玉,去选薛宝钗。
当然,贾母确实曾反对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。
就说那“掰谎记”,起因便是那晚林黛玉当众用自己的酒杯喂了贾宝玉喝酒,这被所有人看见。
贾母不得已才借《凤求鸾》“掰谎”。告诫宝黛二人注意行为和分寸,不要太过分。
贾母的立场并不矛盾,她尽管支持宝黛姻缘,也是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。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背着长辈行私情。
眼看着二人要跨越雷池,贾母肯定要反对和教育。
宝黛爱情和宝黛姻缘实际是两码事。之所以说贾母不可能同意贾宝玉娶薛宝钗,是因为还是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,已经说明了贾母至死也没同意薛宝钗。
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故事,是说一个女儿在大雪天去别人家“偷”柴禾。
雪就指薛家,薛家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,本质就是借贾家的势,分贾家的利,以回哺薛家。
但这个故事背后有三个重要线索。
一,刘姥姥开口就说贾母“老寿星”。寿而不寿。
二,那个姑娘穿着“红袄白裙”。代表红白喜事。
三,故事没讲完南院马棚起火了。
君笺雅侃红楼认为“雪下抽柴”故事影射薛宝钗,就说了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过程。
从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之庆,南安太妃到来相看姑娘·们,导致贾探春与林黛玉双双远嫁离去。贾母“寝食难安”病重。
再结合五十八回“杏子阴假凤泣虚凰”的故事看,贾宝玉同意以“续弦”之礼,迎娶薛宝钗进门给贾母冲喜,也是薛宝琴出嫁给母亲冲喜的伏笔。
不想薛宝钗前脚嫁入贾府,贾母后脚就去世,贾宝玉要守孝一年而不能与薛宝钗圆房。不久贾家祸起南方,因军事问题被皇帝抄家。
贾宝玉被连番打击后,离家出家而去。
贾母从始至终并不同意迎娶薛宝钗。而薛宝钗进门,贾母死,贾家抄家,也表明迎娶薛宝钗终究有害无益。
标签: